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强国复兴有我”专题报道
分享

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江苏篇)

本报记者

2022年06月02日08: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赴江苏考察调研,对江苏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江苏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宏伟蓝图,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

8500多万江苏儿女牢记总书记嘱托,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创新

400吨重、三层楼高,牵引力与16节车厢满座的和谐号动车组相当——今年3月,集聚60余项发明专利的大吨位后驱刚性矿车XDE440在徐工(集团)矿机公司下线。

说起这个“大家伙”,项目研发团队负责人谢和平一脸自豪:“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矿山设备因技术含量最高、价值规模最大,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这台矿车的成功研制,是徐工矿业装备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到达徐州后,首先考察了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书记指出,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大决策,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必须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创新。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深深地烙在当时在现场的谢和平心里。“正是对创新的执着追求,成就了这台创下世界纪录的装备。”谢和平说。

“总书记勉励我们着眼世界前沿,努力探索创新发展的好模式、好经验。”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说,广大职工把总书记的关怀嘱托化为干劲,把创新刻进企业基因,“4年来,每年研发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的5%。如今,在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榜上,徐工集团已从2017年的第七跃升至第三,起重机械板块登顶全球第一。”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记得很清楚,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顶着夜色前来考察。在同科技人员交谈时,总书记说,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要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我们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铺路架桥’,努力让实验室里的‘科技之苗’长成产业中的‘参天大树’,同时帮企业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化解研发痛点。”刘庆介绍,产研院迄今已与江苏200余家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对接达成技术合作429项。

在镇江高新区惠龙易通物流公司呼叫中心,工作人员紧盯电脑屏幕上的货物动态。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这家公司考察时,赞赏企业的创业创新精神,希望他们继续努力,不断寻找新的商机和发展新的商业模式。

“针对信息不对称、车船空驶率高等行业痛点,我们大力推进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通过自主研发的货运集配数字交易平台,连接起全国3000余家‘地网’单位和330万个车船会员。”公司董事长施文进介绍,为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开发‘北斗保畅系统’,保障全国20多万辆货车通行,减少装卸货平均等待时间。”

江苏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1/8。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江苏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导向。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1.63万亿元;实体经济的根基更加稳固,占全省经济总量超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