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深阅读:北京预计投入5000多亿 四环内棚户区五年全改造

记者  王昊男

2013年07月29日07: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琉璃厂附近的棚户区一角。记者 王昊男摄

北京启动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5年内预计投入5000多亿元,将全面改造四环路内的棚户区,这是记者近日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了解到的信息。

为改善老城区群众生活,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和市长王安顺带队调研,详细摸底排查,目前已梳理出四环路以内中心城区的棚户区有527个片区,涉及本地居民70万人、23万户,今年将首批完成83个项目的改造。北京市政府表示,“将把棚户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工程,力争5年完成四环内棚户区改造任务。”

距天安门不到4公里,15平方米的平房挤五六人

在日新月异的首都中心城区,还有一片片棚户区,与恢宏的建筑、宽阔的街道、优美的环境毗邻。

“我家三口人,15平方米!”7月27日傍晚,记者来到北京市东城区琉璃厂南里,家住这里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这一带,不足15平方米的平房住五六口人的情况并不鲜见。

据统计,北京市人均住房面积29平方米,而中心城区平房区户均住房面积仅为20平方米。“我家公房面积只有15平方米,以前自己建过一个小房,去年女儿生了双胞胎,我又加盖了一层。”56岁的吴先生与记者拉起了家常。记者注意到,这一带旧房接新房,新房变楼房,随处可见,私搭乱建十分普遍,还总能从形形色色的行人口中,听到各地方言。

张大姐的家紧挨着一个公共厕所,时不时地会飘来一股恶臭。“夏天还好,冬天屋里生个煤炉子才12度,睡觉都不敢脱衣服。”“后面有个老吴,去年冬天生炉子被熏着了,现在还在医院治病。”张大姐说。这片棚户区的老房子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内部大部分还是土坯结构,保暖效果差,居民采暖都是以燃煤为主,安全隐患大,还污染空气。“这儿离天安门直线距离还不到4公里!”

统一拆迁补偿标准,居民同意率超90%方可启动改造

渴盼,迫切,这是记者在棚户区走访中感受到的最强烈的群众愿望。

一位“老北京”说:“听说终于要进行危改,大家很高兴,觉得有盼头了。这次希望真的能改到我们这里。”琉璃井南里的老住户宋先生,指着他家屋顶晒水的黑色水桶说:“我们家就是靠它洗澡的,要是政府真能改善住房条件,让我搬到五环六环都行。”“这儿的老百姓谁不盼着尽快住新房啊!”

“怎么改造?是修房子还是拆迁?”“多少钱一平方米?会不会每家不一样?”“听说我们这儿不让盖高楼,回迁不了怎么办?”在得知政府确实要进行棚户区改造后,居民们开始关心起实际问题。

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已进行了详细的前期调研,并明确了相关路径。记者了解到,这次改造将统一政策,旧房拆迁统一补偿标准,并细化拆迁程序,采用两次征求居民意见的方式,每个改造片区居民同意率达到90%以上,改造工作才能启动,签订补偿协议的居民达到90%以上,协议才能正式生效。

据介绍,北京市此次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要求尽量实现就地安置。将通过房屋修缮改善居住环境,通过院落平移适当增加居住面积,通过调整规划原地建设回迁安置房。确实需要异地安置的,选址在轨道交通沿线、配套设施齐全的区域建设安置房。将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出行等需要,将城区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输出到城市发展新区。

提升区域整体功能,同步城市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