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西遼河考古揭示中華文明早期起源

魏 堅

2025年09月27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中國百年考古實証,中華大地已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表明:在中華文明“滿天星斗”“重瓣花朵式向心結構”形成的早期階段,西遼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西遼河是遼河的源頭之一,上游的老哈河、西拉木倫河兩大支流,匯合后形成了西遼河干流。這種地理特征促進了該地區早期文明的發展。考古發現的豐富的史前遺址和重要文物,証明了該地區在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在距今8000年前,西遼河流域就已經出現了龍的形象和成熟的玉器,這表明當時已經進入文明起步階段。

  西遼河地區新石器時代的考古學文化序列,自早到晚有小河西文化、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富河文化、紅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興隆窪文化以林西縣白音長汗和敖漢旗興隆窪、興隆溝第一地點等遺址為代表,存續時間較長,以遼西地區為中心。興隆窪文化以原始農業、用玉習俗、豬首龍形態等三方面文化因素的出現,確立了在西遼河地區的主導地位。經全面揭露的興隆窪遺址,為一處有圍溝環繞的原始聚落,清理房址180余座,有“華夏第一村”之美譽。

  經正式發掘的紅山文化聚落,主要有東山嘴、牛河梁等遺址。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遼寧喀左東山嘴大型祭祀遺址和凌源牛河梁壇、廟、塚等禮儀性建筑遺址的發現為標志,開啟了紅山文化研究的熱潮,引發關於中華文明起源的大討論。“女神廟”位於牛河梁遺址主山梁的中心位置,由一個單體建筑和一個多室建筑構成。廟內出土了具有高度藝術性的泥塑人物群像,皆為女性,一般與真人大小相近,有的是真人的數倍。這組遺跡的牆壁上畫有彩繪,出土了豬龍等大型泥塑和陶質祭器,因此發掘者將其稱為“女神廟”。

  牛河梁遺址群還發現了紅山文化典型的埋葬方式——積石塚。積石塚建在高度適中的崗丘頂部,一崗一塚,或一崗多塚。一個積石塚內一般有一個中心大墓,位於塚的中心部位,周圍有次中心大墓、邊緣墓、小墓圍繞大墓,顯示其間有主從關系。在塚的四周,擺放著無底的紅色筒形器,是專用的祭祀器。

  在紅山文化中,玉器是最主要的隨葬品,顯示出“唯玉為葬”的特色,體現出嚴格的隨葬規制。紅山文化晚期(距今5300—5000年)進入“紅山古國”時代,紅山文化中期遺存與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發生碰撞后迸發出耀眼的“火花”。紅山文化的彩陶龍紋(鱗紋)圖案與廟底溝類型的彩陶玫瑰花圖案相結合,在紅山文化晚期遺址的陶器上出現了“龍與花”一體的彩陶裝飾。這是整個東亞大陸升起的第一縷文明曙光。

  西遼河地區青銅時代的考古學文化的發現,主要有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年代范圍大致在公元前2000—前1500年之間,分布地域遍及整個遼西區。其中,老哈河沿岸遺址分布非常密集,形成了許多石城址群,儼然一派“城邦林立”的態勢。經發掘的遺址有敖漢旗大甸子、鬆山區三座店和紅山區二道井子等,其中大甸子遺址貴族墓葬中出土的陶鬶、陶爵,與二裡頭遺址的同類器類似,表明夏家店下層文化“方國”與夏王朝之間具有非同一般的禮儀往來。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年代大致在西周至春秋中期,發掘的遺址有克什克騰旗龍頭山、寧城縣南山根和小黑石溝等。一般認為,夏家店上層文化的族屬與中原的燕、齊兩國交往密切,出土的青銅禮器組合受到中原禮制的強烈影響。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發布最新成果,將距今5800—5200年界定為中華文明形成的起始階段,西遼河流域的牛河梁遺址是這個階段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址之一。以考古實証中華文明有5000多年歷史,西遼河流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7日 07 版)

(責編:王瀟瀟、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