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煜
2025年09月27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群峰之間的大型雕塑,主體狀如一面獵獵飄揚的紅旗。 |
人們經常用“小米加步槍”來形容抗戰時期我軍的裝備。“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賀綠汀創作的《游擊隊歌》這樣寫道。不過,你知道嗎?抗戰時期,在太行山深處,有一個月產步槍可達400多支、炮彈2000余發的兵工廠。這就是位於今天山西長治市黎城縣境內的黃崖洞兵工廠。黃崖洞兵工廠舊址群於2006年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這裡是游人如織的黃崖洞文化景區。
盡管路上還大雨傾盆,我們到達景區時,雨基本停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群峰之間的大型雕塑,主體狀如一面獵獵飄揚的紅旗。雕塑右部,狀如旗杆的一把鋼槍直指蒼穹,上面用繁體字從上至下鐫刻著“八一式.1941.黃崖洞兵工廠制造”等字樣﹔正面台基上從左到右鐫刻“共和國軍工從這裡走來”,背面台基上從左到右鐫刻“沒有槍沒有炮我們自己造”。題字,旗幟、鋼槍造型以及有深刻寓意的漢字標語,共同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地標。
這裡的山峰通體深黃色,很少覆有綠色植被,山壁挺拔直立、雄偉壯觀,像極了天然的萬裡長城。1939年,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經過考察,最終決定在此地建設兵工廠。當年,一批畢業於清華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國內外名校的抗日志士,克服種種艱難險阻,白手起家、自主創新,當時共有廠房12棟,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最大的鉗工房約1200平方米,各種機器設備40多台,年產武器彈藥可裝備16個團,成為華北抗日根據地中規模最大、生產力最強的兵工廠。
1940年春天,兵工廠造出第一批步槍,那天正值八路軍總司令朱德55歲生日,步槍被命名為“五五式”。據不完全統計,抗日戰爭時期,黃崖洞兵工廠共造槍9758支,修槍萬余支,生產擲彈筒2500門,修炮約千門,生產各類炮彈24萬發、手榴彈58萬余枚。
黃崖洞兵工廠不斷發展壯大,引起了日偽軍的極度恐慌。地點暴露后,日寇多次前來瘋狂“掃蕩”。1941年11月,面對日寇5000余人的大規模進犯,涌現出“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等光榮集體,創造了敵我傷亡6︰1的輝煌戰績,令日寇聞風喪膽。
1942年9月,為紀念在黃崖洞保衛戰中犧牲的革命烈士,黃崖山山中修建了一座烈士公墓。如今,“黃崖洞保衛戰殉國烈士紀念塔”居中高高矗立,供后人永遠憑吊景仰。
大雨初歇,兩側陡峭的崖壁被沖刷得分外純淨﹔涓涓細流持續匯集,形成“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礡氣勢。好不容易從狹窄、潮濕的洞口走出,頓覺豁然開朗,雨已完全不下了,代之以艷陽高照、藍天白雲。巧遇一位熱心的講解員,手指著附近巨大山壁上一處天然洞穴自豪地說:“這就是黃崖洞”。它原名黃龍洞,高25米、寬18米,外部輪廓酷似山西省表裡山河的地形,洞內空間最多可容納300余人。
我們跟隨她來到了一處用石頭壘成的高僅2米、面積不足10平方米的低矮房屋,俗稱為“將軍屋”,內有石炕及簡陋的家居用品,左權將軍曾在此長期居住並指揮對敵斗爭。
置身黃崖洞,我們被億萬年地質自然演化帶來的壯美與奇特所震撼,更深感黃崖洞的壯美在於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民族魂!
(作者為中國國家版本館副館長、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7日 07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