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 峰 沈靖然 人民網記者 胡 虹
2025年09月27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9月23日—26日,第三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在重慶舉行,以“匠心鑄夢 向新而行”為主題,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積極成效。
近年來,重慶厚植工匠人才培育沃土,搭建工匠人才廣闊舞台,激發工匠人才創新活力,建設新時代工匠之城。
在長安汽車數智工廠沖壓車間,一排排機械臂有條不紊實施生產計劃。突然,車間響起故障警報,正在車間巡檢的劉源趕到故障點,用自己的“看、聽、析、查”四步維修法快速解決了問題。
獲評大國工匠的劉源,是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機電維修首席技能大師,在38年的維修工作中,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業界知名的技能大師和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積極投身數字技術創新和攻關。面對進口真空發生器等“卡脖子”技術難題,劉源所在團隊成功研發出替代進口的核心部件,使設備維修成本降低60%,維修周期縮短50%。
近年來,重慶市總工會建設運行“渝工創新”數字化平台,支持“五小”創新項目,工匠不再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而是創新攻關的“領頭雁”。如今,“數字工匠”“智能工匠”正成為重慶產業大軍的主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如何培育好工匠“苗子”?產教融合是“沃土”。
在重慶雲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已入駐數字經濟企業550余家。永川與企業建立“訂單培養、定制實訓”的培養機制,年均輸出專業人才約5000人。
9月8日,重慶雲谷產業學院在重慶雲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舉行首屆新生入園開學典禮,192名新生正式開啟“園區即校園、企業即課堂”的創新學習之旅。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羅勇說,將校園建在園區裡,把課堂設在企業旁,產教融合為企業破解了“用工難、育才慢”的痛點。
作為重慶財經職業學院與永川大數據產業園共建的產教融合新平台,重慶雲谷產業學院將助力西部職教基地建設。學院成立后,永川區現有職業院校達19所,在校學生約20萬人,每年可向社會輸送5萬余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通過3年的時間,我在工作崗位上拿到了本科文憑。”華電(重慶)燃機發電有限公司紀檢監督管理人員周韋說。目前,重慶已組建5個產教融合聯盟,吸納294家成員單位,幫助26萬名產業工人實現技能學歷“雙提升”。
舉辦各類勞動和技能競賽1.6萬場,成立各級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959個,開展技能培訓6.28萬場次,覆蓋職工242.25萬余人次……近年來,重慶市總工會以《巴渝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實施辦法》夯實根基,實施“十百千萬”培育計劃,7人獲評大國工匠。
前不久,重慶印發的《巴渝大工匠培育行動規劃(試行)》提出,構建大國工匠、巴渝大工匠等多層級工匠人才培育體系,力爭到2035年,推薦培養100名大國工匠、遴選培育500名巴渝大工匠。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7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