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守護好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

——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發表視頻致辭引發國際社會熱烈反響

2025年09月27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9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發表視頻致辭,呼吁各方堅定信心、擔當盡責、深化合作,鄭重宣布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的致辭體現了中國對多邊主義的堅守、對聯合國的支持。中國綠色轉型成就斐然,國際社會期待中國繼續發揮引領作用,為凝聚國際合作共識、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注入動力。

  “有助於凝聚全球共識,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今年是《巴黎協定》達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的重要節點,全球氣候治理進入關鍵階段。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分享了堅定信心、擔當盡責、深化合作3點看法,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方案、指明前行方向。

  “習近平主席的致辭賦予了氣候治理新的時代內涵,為人類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提供了關鍵思路。”非洲碳交易所董事韋斯利·道格拉斯表示,習近平主席分享的3點看法相輔相成,從精神源泉、實際行動和國際合作3個角度形成了完整的氣候治理邏輯。

  巴西弗魯米嫩塞聯邦大學教授、國際問題專家埃萬德羅·卡瓦略表示,3點看法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指引。卡瓦略說,中國強調堅持公平公正,尊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有助於凝聚全球共識,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伊朗德黑蘭大學副教授薩爾曼·扎爾表示,習近平主席強調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契合《巴黎協定》精神,有利於增進南北國家間的互信,從而強化多邊合作。中國通過植樹造林、防沙治沙等務實行動,生動展現氣候政策與自然資源保護的有機統一,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支撐。

  印度尼西亞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民航天氣預報觀測員阿迪蒂亞·普拉科索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主張對於全球氣候治理至關重要,其中加強綠色技術和產業國際協作等主張十分符合印尼等發展中國家的訴求。“作為‘一帶一路’氣象訪問學者,我見証了中國綠色創新發展。中國綠色轉型經驗惠及許多國家,也為這些國家採取行動、應對挑戰注入信心。”普拉科索說。

  “彰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到2035年,中國全經濟范圍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爭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30%以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爭達到36億千瓦……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宣布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

  泰國皇家林業局行政處主任薩西瑪·阿瑞表示,中國宣布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不僅展現了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領導力,更將為全球環境等領域發展注入長期確定性。提升氣候韌性不僅是環境議題,也關乎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相關目標的實現對全球產供鏈、氣候治理協同機制等將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宣布,體現了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雄心與擔當。”馬來西亞國會議員、區域策略研究所主席李健聰表示,中國的綠色發展成就直觀可見:一些城市公共交通實現全面電動化,不少工業園區和鄉村通過應用綠色技術實現節能減排、環境改善……他認為,中國積極推動全球綠色轉型,通過南南合作等分享相關經驗與技術,堅定推動氣候治理多邊進程。

  羅馬尼亞尼克萊特什蒂社區林業草原協會主席羅伯特·安德拉斯表示,中國正全力推動綠色發展,為可持續未來加大投入。多項支持綠色轉型政策的實施,從制度層面為環境的長期改善打下堅實基礎。“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全人類共同肩負的責任,所有致力於建設更清潔、更綠色未來的國家都應該認可並支持中國的努力。”

  薩爾曼表示:“中國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提升、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規模擴大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等領域設定具體目標,彰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系統性和科學性。相關舉措將助力《巴黎協定》目標的實現,也為各國提供可借鑒的實踐范式。”

  “習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是極具戰略意義的氣候承諾,體現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行動一以貫之。”在韋斯利·道格拉斯看來,中國是世界上履行減排承諾意志最堅決、行動最有力、落實最有效的國家。

  “為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貢獻力量”

  習近平主席強調,“完成這一目標,需要中國自身付出艱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開放的國際環境。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兌現承諾。”國際人士對中國實現目標、兌現承諾充滿信心,期待攜手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助力全球綠色低碳轉型。

  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預報工程師阿爾坦蘇德·博爾德不久前訪問了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當地為治沙付出了巨大努力,光伏園區內採取沙漠光伏板集水技術,將光伏發電與集水技術相結合,不僅生產了清潔能源,還提供了水資源。”博爾德表示,“我看到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行動。這種務實精神讓我對中國實現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充滿信心。”

  南非祖魯蘭大學農學系系主任梅盧西·西班達表示,中國致力於推動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為南非和中國在推進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創造了機遇。從太陽能和風能項目到新能源汽車,從技術交流到聯合研究,這些合作給人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國際社會應秉持合作精神,確保氣候治理行動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實現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緬甸氣象和水文局預報員施伊維表示,緬甸與中國在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多個領域有著密切合作,在天氣與氣候監測和預報技術、數據共享以及聯合研究等能力建設方面也形成緊密合作關系。“國際社會應秉持這種合作精神,通過分享先進技術、支持發展中國家能力建設,為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貢獻力量。”

  “希望在中方的帶動下,各方加強團結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突尼斯“非洲之聲”廣播電台總編輯萊拉表示,經過不懈努力,中國構建了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為全球綠色轉型作出重要貢獻。

  卡瓦略認為,中國正以自身實踐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經驗。巴西與中國在綠色發展方面有著良好合作,雙方正在生物燃料、新能源汽車以及科研交流等方面探索可持續發展合作機遇。未來,國際社會應更多推動綠色技術共享、綠色金融支持以及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隻有加強合作、共擔責任,才能真正守護好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

  (本報北京、裡約熱內盧、曼谷、迪拜、約翰內斯堡9月26日電  記者龔鳴、汪思源、陳一鳴、張矜若、管克江、鄭翔,張翔、陳金陽對本文亦有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7日 02 版)

(責編:王瀟瀟、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