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徐立強和志願者累計收容救助野生動物近2000隻,保育瀕危植物500余株

“保護野生動植物,沒有局外人”

2022年09月06日08:23    來源:《工人日報》

徐立強今年40歲剛出頭,頭發卻已花白。作為青島市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他20年來一直致力於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的保護工作。

投身野生動植物保護

2001年,正在讀大學的徐立強寒假回家,恰逢青島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到嶗山西麓進行鳥類環志和資源調查,需要一名熟悉山野路況的向導。他主動請纓,由此對野生動植物保護和志願服務產生了濃厚興趣。

大學畢業后,徐立強進入一家外資企業工作。工作閑暇,他積極參加志願活動,很快成長為鳥類收容救護、科普宣傳活動的骨干志願者。為了專心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2017年他辭去工作,並於次年成立了山東省第一個區縣級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

協會成立初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需要一個遠離市區的場所,徐立強賣掉了自家唯一住房,回到農村老家,在遠離村居的地方建起了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時至今日,他和妻子一直在孩子學校附近租房居住。

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所在的少山村位於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徐立強用了20多年時間,把這座山所有鳥類和植物登記造冊,摸了個清清楚楚。“前些年,上山偷獵盜獵十分普遍。”每逢春、秋兩季,徐立強和志願者們都會走進深山,進行巡山護鳥行動,割除捕鳥網具。

山路崎嶇難行,徐立強經常受傷,更加危險的是與偷獵者有正面沖突。“作為社會組織,協會沒有執法權,遇到不配合的,現場隻能跟他講道理、講法律,有時要對峙很長時間才能把網捕的鳥解救下來。”徐立強說,他的右手有幾處疤痕,就是一次勸阻盜獵者時被對方用鐮刀砍傷的。

保護野生動植物過程艱辛,困難重重。大學畢業回家護鳥,許多人不理解他,徐立強不是沒有動搖過。“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越來越重視、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協會志願者也很快增加到幾千人。這個團隊好像有種無形的力量,推動自己不斷向前。”徐立強說。

這些年,徐立強和志願者累計收容救護野生動物近2000隻,其中包括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紅角鸮、蒼鷹等,國家三級保護鳥類朱雀、繡眼鳥、丘鷸、斑鳩、白骨頂雞和瀕臨滅絕的黃腳三趾鶉等。保育瀕危植物青島百合野生種500余株,開展青少年生態科普公益宣傳活動。他成為遠近聞名的野生動植物“守護者”。

形成生態保護良好循環

青島市城陽區白沙河入海口有11座河心島。海河交匯處的島,本應該是重要的鳥類遷徙繁殖地,前些年因一些居民上島種菜,使用化肥農藥導致河心島生態破壞。

2018年,徐立強在巡護中發現這個現象后,聯合相關部門帶領志願者將河心島管護了起來。眾籌購買榆樹、小葉女貞、鹽地鹼蓬等6000余株植物,安裝警示牌、紅外線相機、鳥類棲息平台,定期養護巡查,經過近5年的生態修復,160余種鳥類重新回到島上棲息繁殖。“青春鷺島”也成為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網紅打卡地。

如何更好地完善生態教育形式,徐立強也一直在摸索。2022年6月,協會組織開展的“為鳥安家助力鄉村振興”公益行動入選“全國十佳公眾參與案例”。活動在嶗山西麓、膠州灣畔濕地、白沙河濕地等區域,組織青少年累計制作懸挂了兩萬余座用生活廢棄物制作的人工鳥巢,每年為1500多隻野生鳥類提供繁衍棲息的家園。

這項活動最讓徐立強自豪的是,公眾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形成了良好的循環。“很多家庭參與活動后,覺得和這片自然建立了聯系,照顧自己做的鳥巢,也讓鳥巢裡的鳥來維護這棵樹的生態平衡,等果樹收獲再來購買。”因為減少了固廢垃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