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8日08:23 來源:人民政協報
青春在歷史中永駐。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州呱呱墜地。一支青年大軍,在黨的旗幟下集結出發,走過了一百年的光輝歷程。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挑戰與際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前輩們的青春百年奮進史,就是鮮活有聲的教科書,指引我們立志接續奮斗,不負韶華,建功新時代。
一個密探的 “情報”真史
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指導下,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這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
11月,以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平民教育講習團為基礎的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青年團以青年特有的朝氣,從上海、北京輻射到廣州、武昌、長沙、山西等地。
在青年團發展初期,主義派別眾多,有馬克思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基爾特社會主義者、工團主義者……諸多主義的混雜,在時政見解上、在行動准則上,常因意見不一而彼此互相沖突。針對這一情況,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得不在1921年5月宣告暫時解散。
1921年8月,張太雷奉調回國,帶回了青年共產國際要求中國完成創建青年團工作的指示。同年11月,在共產黨指導下,青年團工作正式恢復。
當然,在當時的環境下,共產黨的工作是秘密進行的。盡管團的工作可以稍許“鬆動”或半公開,但仍是密探主要“監控”的對象。在北洋政府步軍統領衙門檔案中,一名叫關謙的密探,就曾多次向北洋政府京畿衛戍司令王懷慶報告各地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活動情況。其中一份1921年3月17日關於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活動密報,為歷史留下了真實一頁。
一封信請來了團一大
1922年4月初,一位剛滿19歲的神秘旅客塞奇·達林秘密經哈爾濱到上海,以青年共產國際遠東執行委員會全權代表的身份,商議召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大事宜。
達林於1917年夏參加了奧勒爾市社會主義青年小組。1918年該小組改為共產主義學生聯合會,達林任該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同時參加了工人青年團奧勒爾團組織第三國際。
達林到達上海后,“諸事”都進行得很順利,唯獨安全是一個大問題。如何保証與會代表的安全,如何保証大會順利進行,如何不被“攪局”。北京不行,上海不行,那在哪兒開會?正在犯難之時,一封飄散著紅棉芬芳的書信,寄到了臨時團中央代理書記施存統的手上。
這封信是中共廣東支部領導人、廣東團書記譚平山寄來的。他在信中特別建議開會選址處:“大會地點,如能改在廣州更好,因為比較自由。”
黨、團中央迅速開會研究,其結果是接受廣東建議。歷史就這樣選擇了廣東。
1922年4月19日,達林正好滿20歲這天,到達汕頭。在這裡完成了在上海議定的分工任務,分寫社會主義青年團章草案,了解了這個城市的社會生活……由於陳炯明公開反對孫中山,本應與張太雷等匯合一同前往廣州東園,但此時,隻能分開行動。4月30日,到達廣州東園。
東園是晚清廣東水師提督李准的別墅,辛亥革命時充公后,國民政府將這裡辟為國際世界語協會廣州分會。全國、省、市一些重要集會和進步活動都曾在這裡舉行。1912年5月4日,孫中山在東園發表《民主主義之實施》的演說。隨后,這裡就成為孫中山舉行宣傳革命、推動護法的集會地﹔也是廣州市民聲援北京五四運動的集聚地……
廣東東園成為歷史的選擇。
特別時間的“三會”並開
臨時中央決定1922年5月5日在廣州東園召開團一大,這一天是馬克思誕辰紀念日。
達林在《中國回憶錄》中解釋說,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是變社會主義青年團為共產主義的青年組織,團代表大會趕在馬克思誕辰紀念日召開,即強調了團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