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9日11:12 來源:光明日報
【砥礪奮進的五年·全面深化改革】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這個五年,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決心向改革深水區挺進。外媒評價:“環顧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像當今中國這樣,以一種說到做到、隻爭朝夕的方式推進改革。”
這個五年,從打破思想觀念障礙到沖破利益固化藩籬,中國在轉型的陣痛和成長的煩惱中收獲著信心和希望。國家統計局7月17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9%,經濟增速連續八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區間。受中國GDP增長超預期的鼓舞,17日的亞太股市以及國際期貨市場石油等資源類商品價格大幅上漲。
除了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超穩定的經濟增長表示肯定外,國內外經濟學家更關注6.9%這一數字背后的結構之變,而增長背后更深層的動因,則是源於中國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激蕩的磅礡偉力。
理論成果的“四梁八柱”:標注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
在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出爐當天,美國摩根大通就將中國2017年GDP增速預估上調為6.8%。印度《金融快報》則稱,中國不僅GDP第二季度增長率超預期,而且上半年創造了超過735萬個新的城市就業崗位,這樣的成果也是中國上半年經濟成績“硬贏”。
從服務業比重的穩步提升到高端制造業的加快發力,從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成長到“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帶給世界的暢想,中國經濟以蓬勃活力點亮了世界的信心。世界在探問中國密碼,期待從這部“東方寶典”中獲得力量。而在改革者們看來,隻有讀懂這背后蘊含的中國理念,才能深諳這個國家處變不驚、化危為機的秘密。
科學的理念,從來不是憑空而生,而是源於馭勢察勢的眼光。
改革需要整體推進,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做到牽一發而動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盤——這是重要的改革方法論。
而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又在哪裡?
2014年11月北京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首次系統闡述中國經濟呈現新常態的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新常態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基於對發展大勢和發展規律的科學判斷,2015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如果說,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回答了對中國經濟“怎麼看”的重大理論問題,那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則回答了“怎麼辦”的問題。基於經濟發展新常態這一大邏輯,黨中央對經濟工作思路進行了重大調整。2015年11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明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中國經濟的需求側有問題,但主要矛盾在供給側。因此,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中有關經濟發展理論的重大突破。”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從理論創新的維度如是評論。
可以看到,五年來,最新理論成果的“四梁八柱”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撐: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創新、協調、綠色、共享、開放的新發展理念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治理觀,從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開拓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彰顯深邃的歷史視野和宏闊的世界眼光,成為中國巨輪穩健前行的重要引領。
主體框架的“四梁八柱”:彰顯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定力和科學思維
北京,月壇南街38號,國家發改委所在地。
這個集中了全國重要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重大能源項目審批權力的部委如何把“放管服”落到實處,受到各方關注。走進國家發改委政務大廳,每一個審批環節都在電腦上以“讀秒”狀態顯示審批時間。審批全程網上留痕,防止了權力“尋租”,保障了審批的透明高效。
大廳新氣象的背后,是改革的清風和奔涌的活力。2013年、2014年,政府核准目錄經歷兩次修訂,中央層面核准的項目累計減少76%。2014年至2016年,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超過4400萬戶,其中新登記企業1362萬戶,年均增長30%。今年前5個月,全國日均新登記注冊企業達到1.56萬戶。
唯其艱難,方知勇毅。5年來,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搭建主體框架,改革穩扎穩打,向深水區挺進——
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破冰前行。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存款保險制度正式實施,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則預示著中國開放市場的新境界。
國企改革蹄疾步穩,扎實落地。《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及數十個配套文件出台,共同形成了國企改革的設計圖、施工圖。截至今年2月,中央企業的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已超過92%,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佔比達到68%,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已具雛形。
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落地加快,激發了全社會投資創業熱情和創新活力。成品油價格調控機制不斷完善,液化石油氣出廠價格全面放開。
民生領域改革邁出扎實腳步。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不斷推進,公立醫院醫藥價格改革在縣級全覆蓋、在9個省的城市全面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穩步推進,體現機制創新的河長制正帶給我們新的綠色暢想。
千帆競發,浪潮奔涌。從2013年12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已1200多個日夜——今天,各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已基本確立。
改革的節奏加快,力度、廣度、深度不斷拓展——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以辯証思維破難題,以法治思維圖善治,以系統思維聚合力,以底線思維定邊界,以創新思維增活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新理念指引新實踐,彰顯改革的戰略定力和科學思維。
協同配合的“四梁八柱”:朝著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聚焦發力
梁培培,曾是安徽淮北礦業集團從事內勤的工人,如今已成為當地的“創業之星”。2016年年初,隨著煤炭行業進入寒冬,為了生計,她決定走出來闖一闖。從最開始賣雪糕到開辦自己的水果店,自己的勤奮加上創業優惠政策的扶持,不到一年時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