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七一社區        注冊

理想信念 薪火相傳

——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系列述評之二

2016年06月24日15:0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主辦單位:中國紀檢監察報社

6月18日,福建長汀,羅漢嶺下。

雨后的瞿秋白烈士紀念碑更顯肅穆。79歲的作家康模生仰望碑文、神情凝重,烈士就義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

1935年6月18日,同樣的日子,同一個地方。瞿秋白環顧四周,含笑說一句“此地甚好”,遂盤腿坐下,從容捐軀。

彼時,中國共產黨成立僅14年光景,距離新中國誕生尚有14年之遙,是何種力量造就了革命者視死如歸、義無反顧的英雄氣概?

建黨95年來,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為了民族解放和偉大復興,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拋頭顱洒熱血、頑強拼搏、艱苦奮斗,靠的又是什麼?

苦難輝煌的背后,閃耀著共產黨人不畏犧牲、前赴后繼的理想信念之光

6月14日,上海興業路76號。

一幢具有典型上海風格的石庫門建筑,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門口一塊白色石匾格外醒目——中共一大會址。

1921年7月23日晚,13名共產黨員代表在這裡秘密召開黨的歷史上首個全國代表大會。一個革命的火種,就這樣在沉寂的中國大地點燃。

從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綱領。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從一開始便風華正茂。

6月15日,江西南昌。

一件金黃色的舊大衣,再次勾起84歲老黨員方梅的思緒。大衣由一條俄式毛毯裁剪而來,毛毯的主人,是她的父親方志敏。

1935年1月,方志敏在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突圍途中被俘。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方志敏不為所動,在獄中寫下氣壯山河的革命誓言——

“敵人隻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

“目前的中國,固然是山河破碎,國敝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

……

“與其說是被囚禁,倒不如說是在戰斗。”方梅說,父親在革命斗爭中認識到,沒有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就沒有靈魂,就實現不了救亡圖存的任務。為此,他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南昌北郊,梅嶺山腳,年輕的方志敏長眠於此。半個多世紀過去,他所堅信的“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南昌往北400公裡,大別山南麓,一座名叫紅安的小縣城。

紅安原名黃安,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也是董必武、李先念和223名將軍的故鄉。

“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自黃麻起義到新中國誕生前后,14萬紅安兒女為了追求革命理想獻出了生命,僅登記在冊的烈士就有22552人。

尤為可貴的是,紅安從1923年建立黨組織到解放前的27年間,黨組織從未間斷。在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支撐下,紅安人民用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

願教青山染碧血,他年化作杜鵑紅!

歷史不會忘記,李大釗、瞿秋白、彭湃、蕭楚女、夏明翰、方志敏、劉志丹、楊靖宇……無數革命先輩為了追求民族獨立拋頭顱、洒熱血,前赴后繼、在所不惜。

“無數共產黨人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盡管他們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並不會在自己手中實現,但他們堅信,一代又一代人為之持續努力,一代又一代人為此作出犧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說。

革命理想高於天。從中共一大的躊躇滿志,到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從長征路上的血雨腥風,到延安十三年的崢嶸歲月﹔從坐鎮西柏坡,到進京“趕考”……一部苦難輝煌的奮斗史,就是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砥礪民族精神的心路歷程。

和平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支柱

江西井岡山,小井紅軍醫院舊址。

每逢重大節日,石金龍都要過來看看。這裡是他奶奶一生的牽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