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新疆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矢志奮斗,天山南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疆60年的發展歷程充分証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我國國情、符合民族民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前身是誕生於抗戰烽火中的陝北公學。在70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與民族和人民心手相牽。長期以來,眾多優秀的新疆學子求學於中國人民大學,在這方精致典雅的校園裡,聆聽大師教誨,對話前沿科技,參與文化交流,投身社會實踐,與全國各族優秀學子共同學習進步,逐漸成長為涵養有深厚的“實事求是”精神底色的“國民表率、社會棟梁”,在國家經濟和社會建設的各條戰線上展現了新疆學子的良好風貌,也為家鄉發展建設不斷奉獻智慧、貢獻力量。
在新疆自治區成立60周年來臨之際,中國人民大學新疆籍學子用朴實的語言和真摯的感情,講述他們的人大求學之路,分享成長感悟,展現母校長期支持愛護新疆學子的深情,在表達對新疆自治區成立60周年喜悅興奮之情的同時,也傳遞了“牢記學習使命、建設美好新疆”的堅定信念和美好願望。
——共青團中國人民大學委員會副書記 阿勒泰·賽肯
一、從新疆到人大:“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2015年9月的一天,阿不力克木·阿布力米提像往常一樣來到中國人民大學明德國際樓四層的國際政治圖書分館查閱資料。阿不力克木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一名2014級碩士研究生。2009年,他由長春一所高中考入人大。至今,他已經在人大校園裡生活了六年。阿不力克木覺得,進入人大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機會和責任在這裡對每一個人敞開懷抱”。
在哲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加拉力丁·買提克依木看來,他能夠進入人大,得益於中央對新疆教育政策上的優惠。加拉力丁是為數不多的在北京求學的塔吉克族學生,考入人大之后,他充分享受到了國家對新疆學生的特殊經濟照顧。本科畢業后,加拉力丁得到了攻讀少數民族骨干計劃碩士研究生的機會,繼續留在人大深造。在修讀研究生期間,他也得到了學校和國家的各類資助,“生活和學業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讓我能夠擁有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
對哈薩克族的特列克·巴合提別克而言,考入人大不僅是機遇,更是一次人生的轉折。特列克來自新疆伊犁,2013年,他憑借優異的成績成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一名本科生。特列克說,新疆是他成長的地方,在新疆生活的十多年,他看到家鄉的面貌不斷改變,一條條新修的公路將草原上的村庄連在一起,電視機、冰箱、互聯網漸漸進入了哈薩克族的家庭。“人大擁有寬鬆的學術環境和優秀的教師隊伍,在人大,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特列克說道。
“從此,母校與你同在。”這句人大錄取通知書上的話曾讓新聞學院研究生周曉輝熱血沸騰。2009年,他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的家裡得知了自己考入人大的消息。在后來兩年多的時間裡,他慢慢發現,位於中關村大街 59 號的這所佔地面積不足一千畝的學校,能給予他的東西太多太多,而他能真正收獲的實在少得可憐。他說道:“於是,我慢慢地愛上了這裡,不管天大地大,終究還是人大。”
大學三年級時,周曉輝選擇參軍,赴黑龍江服役兩年。這六年,從西到東再到北,輾轉萬裡。他說:“從新疆走出來的孩子,大都如此吧,無論是坐火車,還是坐飛機,走出來本身就是一種遠行。”
后來,他把這幾年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我還青春一次遠征》,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教授還為此書作了序言。書中寫到了他遠在西北的家,寫到了和他一樣從新疆出來的孩子的奮斗,也寫到了母校中國人民大學帶給他們的成長,“這和每一個在外求學的新疆孩子一樣”。
除了為考入人大的新疆學子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廣闊的發展平台,中國人民大學還通過多種途徑支持新疆的教育事業。今年9月21日,包括人大在內的全國12所高校對口支援新疆大學2015年度工作會議在烏魯木齊召開。會議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對口支援工作,12所高校與新疆大學分別簽署了對口支援新大2015—2016學年工作協議。中國人民大學已連續多年與新疆大學簽署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