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22日電 (記者李曉明)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對此,在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陳文敬等專家近日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的“改革的新起點新突破”形勢分析會上表示,中國應積極探索上海自貿區等對外開放試點,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及時總結經驗,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通過擴大開放倒逼國內經濟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第26條提出加快擴大內陸沿邊開放步伐,“允許沿邊重點口岸、邊境城市、經濟合作區在人員往來、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實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對此,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加快擴大內陸沿邊開放步伐寫入三中全會決定十分必要。他說,最近他在雲南走了8天,感觸頗深,如果中國未來二至三年在邊境合作上沒有重大突破,我們的對外經貿合作將會十分被動。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陳文敬也認為,建立邊境地區跨境經濟貿易合作的機制非常必要,這對於穩定邊疆、敦睦周邊以及加強國防等各個方面意義都非常重大。
對於建設上海自貿區,《決定》第24條也有論述。就此,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指出,應當發揮好上海自貿區的探路、示范和引領作用。他說:“我理解,所謂的實驗區是什麼? 就像工兵一樣的,要探雷,你可能要做出犧牲,我們試驗田要培養出一批好的良種,能夠抵御風險。”他指出,上海自貿區是為中國的一些金融改革、人民幣利率市場化改革探路的,因此要大膽改。現在企業進去是進去了,但還處於觀望之中。當前,各個部委正在認真學習三中全會精神,他認為,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針對自己負責的那一塊研究做哪些改革。他說,搞好自貿區政府改革要跟上,否則很難落實三中全會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