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2
龍門鄉初三班武吉地震中遇難,同學們為其默哀
可惜少了你
“今天我們來復習第十單元的內容,Read after me(跟我讀)!”昨天早上9時,蘆山縣龍門鄉晨陽希望學校初三班在108平方米的軍用帳篷裡開始上課。英語老師馬曉娟說完這句話后,“教室”裡傳出讀書聲。
在這片讀書聲中,獨缺了武吉的聲音,而且他的聲音永遠不會再出現在班級裡——不滿16歲的他在地震中遇難,成為初三班85人中唯一遇難的學生。
按照當地的習俗,昨日是給武吉“復山”的日子。原本應將武吉的所有物品全部都拿去墳頭,但他的同學兼“死黨”張文卻拒絕將武吉的語文書交給武吉的家人,“我要將它永遠珍藏”。
班上最幽默,夢想當軍人
從武吉同學和家人描述中,記者試圖勾勒出這樣一個少年的形象——高1米6左右,身材勻稱,眼睛不大,理著平發。
他的座位,原本在晨陽希望學校初三乙班最后一排的中間。上周五的思想政治課,是他與同學們上的最后一堂課。
因為武吉的遇難,也因為自己的劫后余生,復課的時候,同學們一見面就三三兩兩聚一起抱頭痛哭,並為其默哀。語文老師賀劉蓉告訴記者,經過綿陽市第三醫院臨床心理科的專家進行心理輔導后,“現在同學們的情緒已有所好轉。”
如果武吉在世,大家不會這樣悲傷。
如果武吉在世,昨天他會和往常一樣,在早上7時起床,然后與“死黨”張文匯合,到村子附近吃早餐、爬爬山,9時前進入教室。
如果武吉在世,昨天他會繼續更改他那本《中考復習教程》上距離中考的時間,坐在教室裡讀書,並偶爾和周圍的同學說說悄悄話。課間給同學講個小笑話,“務求能逗笑所有聽眾”。
如果武吉在世,他會在16時35分下課,然后回家,幫著家人做飯。還有可能給家人做一條拿手的酸菜魚。晚飯后,再回到自己6平米的房間裡讀書至深夜。
但是,地震終結了所有再正常不過的生活,也終結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及其夢想。據張文回憶,武吉曾和他談過夢想——做一名軍人。
為實現這個夢想,他堅持鍛煉身體,認真讀書。“雖然他讀書成績一般,在乙班40余名學生中排名20多名,但很聽話懂事。”乙班班主任馬曉娟告訴記者。
在同學的眼中,幽默是武吉最大的特點。同學駱薪穎甚至稱其為“本班最具幽默感的人。”陳乙臏說,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