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價格緣何屢坐“過山車”?
本輪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基本原因是受供求關系決定。2009年至2010年大蒜價格暴漲之后出現快速回落,2011年全年大蒜價格行情持續低迷,不少蒜農因此減少了種植面積,導致今年大蒜總量下降,市場供應不足,從而推高了價格。
而供過於求,則是導致本輪豬價下跌的主要原因。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等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受去年豬價大漲刺激,養殖戶補欄積極性提高,生豬存欄量增加,並且近期生豬疫情較為穩定,導致我國生豬出欄量及豬肉產量同比均增加。與供應增加相比,近期我國豬肉需求量相對固定,加之天氣轉暖,豬肉消費進入傳統淡季,需求量出現下降。
農產品生產受氣候因素影響大的特性,也加劇了供求關系緊張。今年春季氣溫較低,對大蒜生長造成影響,山東等大蒜產區產量明顯減少,預計下降25%左右。山東金鄉蒜農王德法說,今年他家的8畝大蒜平均畝產僅900公斤,而去年同期這個產量為1300公斤。
此外,季節性因素也是影響農產品均衡穩定供應的一個難題。仍以大蒜為例,目前市場銷售的大蒜基本上是去年庫存大蒜,現已接近銷售尾聲,新蒜正值收獲期,大蒜市場處於青黃不接的交替期。預計隨著新蒜陸續上市,大蒜價格漲幅將趨緩。
流通中間環節多、“最后一公裡”等頑疾也推高了農產品價格。山東壽光“菜販”宋曉軍說,蔬菜從農民“菜園子”到市民“菜籃子”,一般要經過“菜農-小販-產地批發商-長途運輸戶-銷地批發商-小販-市民”等多個中間環節,每個環節至少加價5%。
一些地方調控手段過於簡單,過高時抑制價格、過低時臨時援助,難以真正治本,還常常因釋放出錯誤的價格信號,造成更大幅度的價格波動。“有時相關部門的調控信息遲,反而加劇了豬肉市場波動。”山東濱州一位養豬20余年的養殖戶說。
提升農戶營銷能力是治本之策
農業部市場司司長張合成認為,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與“農戶營銷能力”太低密切相關,一家一戶的生產能力沒有匹配相應的營銷能力。
山東省章丘市赭山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家祿對此感受很深:“ |